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4篇
  免费   984篇
  国内免费   462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810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292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棘冠海星暴发及其对珊瑚礁的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冠海星的反复暴发是导致印度-太平洋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我国对棘冠海星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棘冠海星及其暴发的生态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雌性棘冠海星个体每年产卵数量高达50万-2亿个,环境因素变化只要导致幼虫和幼体存活率的轻微提高,成体就将得到大量补充;2)棘冠海星暴发的阈值为1000-1500个/km2,暴发周期为10-27 a,每次暴发持续1-10 a,最终可能以"种群集体感染疾病而崩溃"结束;3)棘冠海星暴发对印度洋及太平洋东部和北部珊瑚礁的破坏性非常小,却直接导致太平洋的西部和南部珊瑚礁90%以上的珊瑚死亡,并通过改变珊瑚群落组成、减少珊瑚和鱼类多样性而对珊瑚礁产生间接影响;4)关于棘冠海星暴发原因的假说中"陆地营养物质输入假说"和"捕食者过度捕捞假说"得到了最普遍的认可,但都不能解释所有的暴发事件;5)应对棘冠海星暴发的主要策略有改善水质、设立保护区、投放天敌和人工清理等,其中人工清理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但迄今并没有发现可长期抑制棘冠海星暴发的方法。因此,急需加强对棘冠海星的深入研究,探查其暴发的根本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22.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晓  杨薇  孙涛  崔保山  邵冬冬 《生态学报》2021,41(10):3856-3864
探索食物网的复杂结构是生态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基于构建的黄河口海草床食物网并耦合实际食物网的数据集,整理了包含河口、湖泊、海洋和河流四种水生生态系统类型的48个实际食物网案例。以食物网的节点数反映食物网多样性,物种之间的营养链接数、链接密度和连通度来表示食物网的复杂性,采用营养缩尺模型描述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性特征与节点数的普适性规律。结果表明:所涉及的48个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跨度较大,其中,节点数的分布范围为4-124,链接数为3-1830,链接密度为0.75-15.71,连通度为0.06-0.25。不同类型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连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节点数、链接数、链接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类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链接数、链接密度均随节点数的增加而增加(R2=0.92,P<0.001和R2=0.82,P<0.001)。湖泊生态系统的连通度随节点数的变化不明显,围绕在0.20附近;而其他3种类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连通度随节点数的增加而降低(R2=0.06-0.41,P<0.001)。对全球尺度的水生食物网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定量化研究对于提升对食物网的复杂结构的科学认识,从系统尺度探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
植被是地表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器",在能量交换、水循环、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研究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Hust指数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趋势,使用相对发展率(RDR)指数和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了NDVI变化的时空差异,并构建了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和Pettitt检验方法的NDVI与降水关系的变异诊断方法,识别了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的突变点,探讨了降水对NDVI变化的影响以及造成NDVI与降水关系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73.49%面积的NDVI在1998-2017年有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大部分地区NDVI在未来依旧呈现增加趋势;(2)黄土高原地区丘陵沟壑区与高原沟壑区的NDVI增加幅度大于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的增加幅度,而北部风沙区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边界区域的NDVI增加滞后于区域整体变化;(3) NDVI与降水耦合协调程度逐年增强,两者关系在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P<0.05);(4) NDVI呈现显著增加区域降水明显高于不显著变化区域(P<0.05),降水对NDVI变化存在一定影响,在丘陵沟壑区、高原沟壑区北部和东部河谷及土石山区北部NDVI和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然而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区域的降水并不存在显著变化趋势(P>0.05),因此造成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降水关系在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人类活动(P<0.05)。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降水的相互作用,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4.
辽宁省菜田生态系统组分优势值与系统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省菜田生态系统组分优势值与系统优势度分析周宝利,葛晓光李宁义(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110161)(沈阳市城建中专,110013)AnalysisonSuperiorityValueandDominanceDegreeofVariousCompon...  相似文献   
25.
艾西丝南瓜的离体繁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26.
本文利用相平面分析法,得到同伦方程的可能周期解的先验界,由拓扑度中的延拓定理得到了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得到了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其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价值就在于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健康保证。 公立医院在履行保障公众健康的社会责任过程中,除正常耗费医疗、人力、设备、材料、能源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以外,还需耗费为数不小的额外“成本”。从道义、道德、精神、舆论等4个方面阐述、分析了引人关注的额外“成本”构成因素,并对控制额外成本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思考路径,以期在新医改实施和医院管理中,对此问题引起各方主管者和社会各界关注,最终营造一个让患者、医院都认可的良好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28.
印荣花 《植物杂志》2010,(10):82-83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以下简称“苏科生物”)是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精神,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主线编写的。苏科生物在编写结构上创新的设计了“问题解决板块”、“信息库板块”和“辅助板块”三个相互关联的学习板块(见附图)。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理念,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9.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水平的主要因子,探讨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专业、性别、学历、年龄的人群在森林审美态度上具有一致性,其评判结果能够反映森林美景度的实际情况;对53张照片评价SBE值,最大为1.4454,最小为-1.6917;对美景度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即色彩丰富度(X6)、色泽明度(X7)、生活型(X8)、生长状况(X9),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 Y=1.902-0.346X6-0.461X7+ 0.206X8-0.584X9。  相似文献   
30.
ISAAA信息     
<正>古大麦病毒RNA序列揭示了十字军东征路径英国华威大学已成功完成从750年历史大麦颗粒提取的大麦条纹病毒(BSMV)的RNA序列绘制工作。这个大麦颗粒是在现代埃及尼罗河区域附近发现的。这个远古的RNA序列之前从未进行测序,原因是RNA较DNA降解速度更快。然而,在极端干燥环境下,例如Qasr Ibrim或Lower Nubia等大麦发现地,RNA得以完整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